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

发布号 17 2025-06-22 12:56:53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

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   摘要:“造境”和“写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的重要概念,历来被当做是“理想”和“写实”的重要区别,二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结合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达到“创境”的高度,这便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造境;写境;理想;写实;创境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笔者尝试从王国维提出的“造境”和“写境”的角度来探讨 “境界”说,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人间词话》的内涵。   一、“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篇第一则中便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论断,认为只有达到有“境界”这一标准的词,才是上等的好词,“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在第二则中,王国维从创作的角度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并把二者作为“理想”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区别。所谓造境就是创作者发挥想象力,极尽创造之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对“自然之物”进行夸张和想象。按照虚实来分的话,所造之境则更加偏于虚。所谓写境就是创作者高度重视客观真实,按照自然(包括人生)原有的状态进行客观描摹,以求创造出自然的实有之境,更加偏重于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造境”与“写境”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作为浪漫主义的造境不能违背自然现实的发展规律,“亦必从自然之法律”。作为现实主义的写境也不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生搬硬套,“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要经过合理的艺术加工。   不管是“造境”,还是“写境”,两者都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要达到“境界”,这也是由文学的审美本质所决定的。   二、作为“造境”和“写境”主体的诗人   不论是哪种境界,诗人都是创作主体。顾随先生认为,不可能完全做到没有“我”,没有“我”,哪有诗。这也说明了“我”,即诗人,才是境界的主体。   (一)诗人是“写实家,亦理想家”   王国维说造境和写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也比邻于理想故也”,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说高境界的好的作品一定是既合乎自然人生的规律,有现实的一面,也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想象之功王国维认为写境是,一定是“造”与“写”的有机结合体。在第五则中,王国维又说到:“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其关系、限制之处”,“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王国维认为写境是,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这是说,诗人在虚构和想象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自然(包括人生)的发展演变规律,其基础材料一定是来自于现实之中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被投入到艺术中的时候,与外界的限制和束缚便被诗人打破了。因此,最后作品呈现的境界必然是“写实”和“理想”的结合体,诗人既是“理想家”,也是“写实家”。   第二层含义是说想要达到上述的境界,创作者需是才学深厚之人。若无超世之才,则难以把自然人生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更不能将心中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王国维认为写境是,达不到有境界的层面。然自古及今,在多不胜数的文人墨客和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能流芳千古的诗人词人和有境界的佳作,每个朝代也不会太多。亦如饶宗颐先生所说:“耆卿、美成浅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造境”与“写境”,阐变于声情;东坡、稼轩,肆奇于议论。若斯之伦,并其翘楚。然此一代不过数人,非大家不能办到矣!”。   (二)诗人与宇宙人生   此外,王国维还认为诗人还要能自由地融入和走出更高层次的宇宙人生。他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在王国维看来,“入”是说创作者需要能够走进宇宙人生,深入体察外物,并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使“物皆着我色彩”,这样才能使作品富有生气,给予读者更深刻地审美体验。“入”之后还要对事物进行分析,来获取创作者所需要的材料,并“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再根据“自然之法律”对事物进行艺术加工。而“出”则指的是创作者还能够从物我不分的状态之中走出来,站到事物的之外,从宏观的角度整体观察事物,顾及到作品整体性。如果说“入”是把情感奔泻出去,任其挥洒浸染,那么“出”就是在对这种感情节制,防止情感的过度,以求能够从事物之中超脱出来,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这也是一种对作品的综合,把情感和事物高度融为一体,不仅全面,而且能深入事物的本质,真正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造境”和“写境”的目标:创境   饶宗颐先生说:“故造境写境之外,又贵能创境。创境者,谓空所倚傍,别开生面。”意思是在造境写境之外,更困难的是“创境”。“创境”空无倚傍,无所凭借,但却能够别开生面,独创境界。饶氏的“空”是建立在遍览众山小之上的,故在创作时不用再去刻意寻找“倚傍”。成竹在胸,自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这也就契合了王国维所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有当经过辛勤的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所谓“寻他千百度”便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艰辛过程,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后,突然发现“那人”已是近在咫尺,所创之境,呼之欲出。   所以说“造境”和“写境”都是为了达到“创境”的目的。然创境亦是创作者艰辛努力之后方得出的,正是“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四、结语   “造境”和“写境”是王国维“境界”说中的重要概念,二者是区分理想派和写实派的重要标准,但是二者的联系却更重要。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是可以在经历过物我合一的体验之后,将二者融为一体的,并最终达能够超脱宇宙人生而“创境”。   注释: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1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1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38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38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12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38页.   饶宗颐.澄心论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第213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第232页.   饶宗颐.澄心论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第213页.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第127页.   参考文献:

上一篇:秒懂百科""伯爵乐娱大厅正版微信牛牛房卡""100张多少钱"房卡充值教程
下一篇:最荒凉的地方打一成语.do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