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老龄化加深,老龄工作挑战大,鼓励老人就业成新趋势

发布号 4 2025-07-06 16:04:52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龄工作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一方面,众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保持健康,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引发了养老金短缺、养老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应对这一矛盾,全球范围内正兴起一股鼓励老年人积极再就业的新潮流。

日本:用法律保障高龄者持续就业

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揭示,到2020年10月1日为止,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约3602.7万人,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28.6%。这一比例不仅高居世界首位,而且少子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日本明治安田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指出,面对日本劳动适龄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60至69岁年龄段的劳动者数量却在持续上升。到了2019年,这一年龄段男性就业率高达82.3%,而女性就业率也达到了58.6%。

自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便出台了旨在推动中老年人就业的专项法规,该法规经过多轮的优化和修订,现已演变为日本现行的“老年人稳定就业法”,即《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此法旨在确保那些有意愿且具备工作能力的老年劳动者,不论年龄如何,均能充分施展其劳动能力,并在就业环境中进行必要的改进。

该法规明确,日本企业及其他雇主需承担两项法定责任:首先,不得设定60岁以下作为退休年龄;其次,对于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下的雇主,必须采取持续雇佣政策,直至达到65岁。所谓“采取持续雇佣政策”,即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1.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以上;

2.取消退休年龄规定;

3.完善对所有有继续就业意愿的65岁以下员工的再雇佣制度。

这样,老年人只要有意愿继续工作到65岁,就有法律护航。

2020年3月,该法律进行了更新,扩充了用人单位需保障老年人直至70岁仍能获得就业机会的规定。日本媒体评论指出,此举标志着日本朝着实现“终身工作”的社会愿景迈出了重要步伐。

日本制定了针对老年人就业的法律,这一举措旨在不仅缓解国内劳动力不足的市场压力,同时也顺应了众多老年人强烈的就业愿望这一社会现象。日本工会联合会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针对老年人就业的民意调查揭示,在那些计划在60岁之后继续从事工作的人群中,选择继续工作的主要动机包括:追求生活费用的来源,这一选项获得了77.0%的受访者支持;“维持身体健康”这一理由获得了46.2%的赞同;“提升生活品质”则占据了33.9%的比例。

德国:帮退休老人返岗

45岁是否显得年纪太大?55岁又是否显得过于冗余?甚至65岁的人我们也在招聘!十年前,当德国某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发布这样的广告语时,人们不禁心生疑问。然而,如今在德国,老年人重返职场已成为企业界的“新常态”。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在2021年发布的数据,德国的就业人口大约有3820万人,其中大约有103.9万人是在退休后选择再次就业的,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两倍。

德国联邦劳工局的专家莱德尔指出,德国近期正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在手工业领域,专业劳动力缺口高达近八万人。吸纳退休人员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这些退休人员往往是“现成可用”的。此外,随着退休老人健康水平的提升,许多老年人渴望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调查,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主要动因包括:体验工作的乐趣、维持与他人的社交联系以及通过工作保持身体健康。此外,动机还包括提升经济收益、体验被依赖的满足感、渴望持续面对挑战等因素。

当前,德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提升至67岁,社会各界也在持续努力,为老年人重返工作岗位提供便利条件。

各企业普遍设有退休员工关怀计划。以德国宝马汽车公司为例,它推出了“今日为未来”的专项活动。自2007年起,宝马在慕尼黑的丁戈尔芬工厂便成立了专门的“资深员工生产线”团队,并实施了包括智能办公椅在内的70多项保障措施,如为办公室配备减轻身体疲劳的智能座椅,车间铺设有助于保护膝关节的软木地板,以及厂房角落摆放的天然绿色植物等。工厂聘请了专业的体能训练师,他们指导员工在健身区域进行舒缓的体操锻炼。据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生产线上的工作效率甚至超过了其他年龄段的工作人员。

社会各界推出了“迷你工作”岗位。这类工作具有工作时间短、灵活性高(每天不超过4小时)的特点,且月收入限定在450欧元以内(约合人民币3276元)。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餐饮、零售、家政等低技术领域,同时也涵盖了会计、工程师、经济顾问等职业。对于德国老年人来说,他们还可以选择线上工作,通过互联网与公司保持联系。

退休后的高端技术人员,部分人选择通过私人中介机构前往海外寻求高薪工作,而部分德国退休的专家,则是在德国经济部及企业界的资助下,前往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德国各地区的劳动部门还推出了多样化的职业再培训项目。

英国:打零工较为普遍

英国的劳动力正逐渐步入老龄化。该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由1993年的63.1岁增至2021年的66岁,并预计到2028年将进一步增至67岁。目前,就业市场中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年龄已超过50岁。

英国的“银发劳动族”涵盖的职业种类十分丰富,诸如图书馆、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接待、保洁等岗位均有他们的身影。此外,诸如柜台服务、市场分析等职位也乐于接纳那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年工作者。

这些被称为“银发从业者”的人们并不认为自己一定不如年轻人,反而发现市场上存在许多他们能游刃有余的工作机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深,英国政府也在积极倡导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重返职场,以填补劳动力的空缺,继续贡献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各地政府面临货运司机人力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因新冠疫情减少,以及公立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纷纷倡议具备相应经验的退休人员重返工作岗位,助力国家克服当前困境。

对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再就业的原因通常有三个:

英国老年人通常不会与子女共同居住,而子女们也往往仅在节假日期间回家与父母相聚。因此,英国的老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工作来填补他们生活上的空缺。

英国近年来面临公共财政预算持续削减的问题,导致退休金相应减少。英国就业研究所的负责人指出,65岁及以上职工人数的上升表明,部分人因养老金不足,被迫在65岁之后仍需继续工作。

一些老年人选择在退休后重返职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未能实现抱负,亦或是他们渴望在新时代的崭新领域中一展身手。例如,66岁的伦敦居民哈勒,因雇主裁员而失业,她所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来源,她的自尊心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她借助一款名为“跑腿兔”的应用软件,向消费者推销各式各样的服务——诸如协助用户进行复杂的家具组装,亦或是排队购买热门的网红早餐等日常小事。

值得一提的是,哈勒所涉及的这种“零工经济”在西方社会正迅速崛起,特别是依托众多老年工作者,它彻底改变了雇员与雇主间的传统关系,并对人们的日常职业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年轻人会从事零工,然而实际上,享受时间灵活性的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打零工”。

西班牙:让老员工留下来

西班牙早已步入老龄化阶段,但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该国经济状况不佳,导致青年就业困难重重,失业率居高不下。此外,不婚者和丁克族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西班牙劳动力市场的危机。众多西班牙公民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便已结束职业生涯,根据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报告,在50至70岁这一年龄段的西班牙人中,有约四分之一的人觉得64岁退休已经相当晚,而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计划在64岁之前便提前退休。

尽管西班牙正遭遇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但在2015年,该国政府依然通过立法手段,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提升至67岁。根据一项针对欧盟国家的调查,在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西班牙60至64岁年龄段的人群收入在十年间实现了25%的显著增长,而其他成员国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3%。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西班牙实施的富有同情心的就业政策,该政策有效地鼓励了老年人继续在职场上发挥余热。

营造一种尊崇资深员工的企业文化。公司把年满六十岁的员工尊称为“资深成员”,即便他们的活力不及年轻人,公司仍会特别为他们安排在辅助岗位,直至他们退休。

对于招聘老年员工的企业给予奖励,提倡雇主同60岁以上的长者签署长期劳动合同,并对其社会安全税减免达到一半或以上。

政府支持老年人重返职场。对于那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他们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却面临失业,政府将依据他们的专长为他们提供再就业的机会。比如,对于拥有教师资格的老年人,政府部门会提供相关信息,并推荐他们去补习班或夜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此外,政府还将推动老年人开展小型创业活动,从事一些自己能够胜任的小本生意。比如,在各类节日里,老年人可以依照规定摆设临时摊位,以此来提升收入水平,而政府将对其免征相关税费。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深,老龄工作挑战大,鼓励老人就业成新趋势

上一篇:模具行业关键工具:激光打标机的应用优势与案例展示?
下一篇:食品包装行业:激光打标机能否兼顾高清晰度与长期耐久性?
相关文章